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[說明] 【轉載參考】易經五術的演化-[易經卜卦進階]之四

【何謂易經的五術呢?】山、醫、命、相、卜

一、卜 易經卦理主要針對單一事件之善惡、真假、吉凶來預測了解。

二、相 主論宅相---
      •即陰、陽宅。之磁場變化與所居住埋葬之人氣磁場生剋互動喜忌影響。
       •面相---
       •手相---

三、命 四柱八字---(實為命理之首)、紫微斗數、、等。為一個人之中心主宰。而來討論分析
下列幾項:

1.性情---外在行為人際表現。--------------------
2.個性---內在情緒思考。
3.興趣--- 即屬現代心理學中性向分析、潛能開發、
4.才能--- 係等研究學習的範圍。
5.與成長年歲環境的互動關係。
6.與人、事、地、物、時的互動關係。--------
7.陰陽五行生剋旺衰之喜、忌神了解。--------
8.四季五行運轉的寒暖影響。 即屬靈體氣運吉凶好壞的研究範圍。
9.神煞氣運旺衰的影響。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10.會、合、刑、沖,大運、流年------------------ 即屬外在氣數的衝激變化而來預測吉凶。


四、醫 即中醫藥學的基本藥理。另包含五行氣脈的瞭解,及氣功等養生之學的研究。

五、山 即有如道家的修行悟道,和佛家的涅盤證道,是相同的層次,也是易經的最高研習層次。

   也因有著「經典」和「五術」的分別,而造成許多學生無法很清楚地認知易經的「定位」,更造成在學習易經的過程中,不知該選擇「經典」還是「五術」,也無法分別這兩著之間的差別,所以為何我會建議一般的學生,不要一入門就去買了屬於「周易」的書來看,因這是比較偏向經典的書籍,對於想要學著問卜吉凶的人而言,是會很失望的!


轉自 易學佛堂

【轉載參考】漢朝時代的易經-[易經卜卦進階]之四

   經由周朝、春秋、戰國以致秦始皇統一六國,而焚書坑儒,因易經被認為是卜筮的書,而未被焚燬,給大量保留了下來。

  所以到了漢朝,易經非常的盛行,因為漢尊崇儒學,而孔子道統的繼承者田何,和其門生都有很優秀的表現和宣揚。

  其中有一門生夢喜,也學以(陰陽災害)或(卦象卦數)來說明易,即是以易的五術觀念來宣揚,在當初即與正統的孔門儒學產生很大的衝突。

  但爾後夢喜的弟子,焦延壽及再傳弟子京房(著有京房易傳),更加以五術之說發揚,也成為當時盛行的學說門派。

 另有一位叫費直的人,沿用易的古文來占易,並以彖傳、繫辭傳、象傳、、等翼傳書籍,來占易解卦,也成為當時的另一特色。

  經過西漢末期的動亂,來到了東漢,儒學也再度地盛行。古文學的研究,使的費直的古文易,受到學家的重視而盛行。像鄭玄、馬融、陳元、、、等,也編纂不少對易經的著作。

 因此在此時對易經的解釋,大概就分為二種,其一以象數為主,用以卦氣、世應、爻辰、消長、納甲、、(此為五術的解法)

  其一為以事物的道理、人道為主,即以義理為主。用以翼傳等的書籍內容來解說。(此為經典的解法)


轉自 易學佛堂



[ 本帖最後由 周兒 於 2007-3-11 09:52 編輯 ]

【轉載參考】從三國到唐代的易-[易經卜卦進階]之四

 在三國時代最有名,首推蜀國的諸葛亮和吳國的虞翻,都是擅長卜筮和醫術及奇門遁甲之術。

 但是魏國的王弼卻是支持費氏的古文易,並加以老莊的學說來說明註解,使得到晉朝後太偏向於鬼神之說的五術易數之說漸被摒棄。也被摒入了江湖九流之術的民間密學。

 到了唐代,孔穎達編纂了「五經正易」,而被認為是易疏之學的集大成者。在五經正義中的易,是採用王弼的易說,是屬於經典之易,以後漢朝以來的象數五術之易就漸漸地衰退了!


轉自 易學佛堂

【轉載參考】自宋代到清代的易-[易經卜卦進階]之四

  宋朝時由於印刷術的發達,使得學術文化也有了高度的發展。歐陽修、胡瑗等名哲,對於易學的研究都有很深入的著作提出。

 最有影響的人應是紹雍(紹康節),精通先天象數、春秋,將易經的象數五術之學,又賦予了新的風貌和解說,更自創「梅花易數」等,另一種卜卦的方法。

 爾後的周敦頤,被稱為理學始祖,亦著有「太極圖說」、「通書」等著作。

 程伊川和其兄長程明道世稱二程子,其學說後來流傳到日本,成為日本儒教和易學的正統派系。

 伊川先生後來和朱羲(朱子),皆採義理經典之說來解釋易學,而與朱子的「朱子本義」合稱為「程傳朱義」。


轉自 易學佛堂

【轉載參考】明初的黃金策-[易經卜卦進階]之四

 易經到了明初,有了劃時代的著作出現,明初的大師﹍劉伯溫(又名劉誠意),寫下了諸多的五術易學著作,也將易經發揮到極致,最有名的是,「千金賦」、「黃金策」和「燒餅歌」、「推背圖」、、其對陰陽五行方位的精深運用,更建立了明朝宮殿、王陵的規模,北京現存的紫京城,十三皇陵等宏偉的建築,幾乎都是根據陰陽五行的配置來建構的。


轉自 易學佛堂

【轉載參考】易學和佛學的融合-[易經卜卦進階]之四

  明朝另一位高曾大師「藕益大師」,也精深易學之說,而將天台宗的教義融合易學來解釋,並著有「周易禪解」,更進一步說明了易學和佛學的相通性。

 來知德以「周易集註」而著稱。重視錯卦、縱卦、和變卦是明清易學的特色之一。

  清初以來,盛行文字獄,使得易學的研究又進入另一番風潮,此時其中野鶴老人所著的「占卜全書」和「卜筮正宗」,是專為註解「黃金策」所寫作,而成為近代要進階研讀易經的必讀之書。


轉自 易學佛堂

返回列表